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精准扶贫助农富农
日期:2017-05-02 来源: 浏览:2341次
2016年,商标局立足于支持“三农”发展,继续坚持地理标志注册申请单独排队、提前审查的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简化地理标志申请手续,规范优化审查流程,加快审查速度,为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和商标富农工作打好基础。全年核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394件,截至2016年年底,已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达3374件。各地地理标志注册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超过100件的省(市)有11个(比2015年增加2个),分别是:山东489件,福建311件,湖北292件,江苏252件,重庆211件,浙江201件,四川200件,云南151件,湖南117件,辽宁104件,安徽100件。外国在我国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达到85件。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量达242.96万件。
推进运用管理保护工作
2016年,商标局针对部分地理标志“重注册轻使用、注而不用、用而不管、管而不畅”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集中全系统力量,并联合有关部委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注册之后的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7月21日和8月19日,商标局分别在宁夏银川和山东威海召开部分省区市地理标志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保护“中宁枸杞”地理标志座谈会,46个副省级以上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商标业务负责人就地理标志商标运用、管理和保护相关情况进行交流,并实地考察了“中宁枸杞”(陆地)和“荣成海带”(海洋)地理标志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农业部、工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均派员参加会议,并介绍本系统开展地理标志保护或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的部委间协作。商标局还应全国供销总社、中个协、中华商标协会等单位和江苏、湖南、新疆、内蒙古等地邀请,开展对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运用、管理、保护的行政指导,推动各地党委和政府、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干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权利人增强商标品牌意识,提高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使用效能,推动“三农”经济发展。
开展商标富农和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作
2016年,商标局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积极履行商标富农工作的牵头职责,并结合国家工商总局推进商标品牌扶贫的工作安排,主动联系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创新性地探索开展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9月1日至6日,“提升地理标志运用水平助力贫困地区绿色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正式开班,该班次是国家工商总局唯一入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项目。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司法机构,农业部农垦局、全国供销总社等涉农单位及中国政法大学等研究机构从事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共69人参加了研修。11月1日至4日,商标局与国家扶贫办政策法规司组成联合调研组,赴福建省宁德市调研古田银耳、桐江鲈鱼、福鼎白茶和宁德大黄鱼等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有关情况,总结了宁德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的六条主要经验。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2016年,商标局不断巩固现有宣传阵地,努力丰富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工作对外宣传形式,着力提高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社会关注度。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商标局编辑出版《中国政协·一带一路上的地理标志》专刊,着力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地理标志特色产品的历史与现状,向读者传播地理标志产品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专刊发放至全国政协委员8个驻地、两会新闻中心和北京人大代表团驻地。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地理标志商标摄影大赛,评选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积极开展业务研究
2016年,商标局加大理论业务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业务研究,为服务领导决策发挥作用。开展《地理标志发展国际新趋势与我国谈判策略选择》课题研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对双边、多边贸易协定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地理标志发展新趋势进行研究,为我国地理标志对外谈判提供策略支持。
2016年7月27日至28日,国家工商总局与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四川省共同举办了中美地理标志保护巡回研讨会,就中美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和法律政策、相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国家工商总局及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家还赴郫县豆瓣、蒙顶山茶等地理标志商标企业实地走访,并就中美地理标志相关法律制度及保护实践等内容向企业进行了宣讲,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