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增强老字号商标品牌企业内生动力
日期:2017-04-05 来源: 浏览:2078次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围绕老字号的创新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奇今年就带着老字号提案上会,呼吁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传承工匠精神,社会应营造理性的消费环境,让优质的民族品牌和产品得到尊重和信任。实际上,全国政协对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予以关注。去年9月,全国政协围绕老字号品牌质量提升情况开展了民主监督活动。今年1月中旬,全国政协又召开了提升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为提供借鉴、指导发展,本版今日刊发座谈会的部分发言,敬请关注。
提升老字号品牌质量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商标协会会长 刘 凡
当前,中国老字号发展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品牌价值评估体系不科学;二是老字号企业理念相对传统,创新能力不够,历史包袱沉重,人才断层,管理薄弱,规模较小;三是老字号的演进与嬗变始终交织着知识产权的冲突与纠纷。为此,建议:
第一,正确处理好老字号品牌、商标、驰名商标之间的关系。老字号的认定要求拥有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但老字号不等于注册商标。老字号可以与商标一致,也可以与商标不一致。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制度可以为老字号提供有效法律保护。老字号企业要有强烈的品牌保护意识,懂得用有关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商标、品牌及秘方等知识产权。
第二,加大对老字号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引导老字号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发挥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的作用,鼓励老字号企业参与国内品牌、国际品牌竞争。要加大政策保护、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老字号企业做精,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老字号企业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深化老字号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增强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需要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如何改、如何创,还应该从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老字号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法律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 李玉光
由于老字号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地位且无形价值巨大,近年来,老字号商标在国内外屡屡被抢注、假冒,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极大侵害。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备的老字号保护机制,且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目前没有保护老字号企业字号权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字号权的保护只体现在对一般企业名称保护的法律法规中;二是我国对字号和商标实行分别登记立法和管理制度,造成老字号字号权和商标权冲突频发;三是我国目前尚无老字号品牌和商标的统一数据库,企业和公众无法了解老字号品牌在市场上的准确信息,致使商标审查难度加大;四是对有关侵权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为此,建议:
第一,通过专门法律法规对老字号品牌给予保护。由于老字号品牌具有悠久历史和很高知名度,应当像《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一样,对老字号品牌也给予跨地域、跨行业保护。
第二,加强对老字号字号权和商标权的协同管理。建立更合理的字号权获取制度,并以字号权为基础确立字号权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
第三,建立老字号品牌数据库。类似于驰名商标数据库,建立包含老字号商标和字号详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公众查询。
第四,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后续监管,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老字号品牌信用监管体系,形成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有机衔接的机制。
加大宣传推进力度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 张海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时代环境的变化,老字号不仅需要在政策、人才、体制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还要在宣传上全面加强。为此,建议:
第一,将老字号纳入重大主题宣传范畴,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入宣传老字号企业践行诚信为本、公道守规的经营理念,质量优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宣传老字号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积极“走出去”的姿态,以扩大老字号企业的海外影响力,为中国品牌的崛起贡献力量。
第二,进一步扶持老字号专题片、纪录片创作,讲好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故事。广播影视工作者创作了一批以老字号为“主角”的纪录片,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例如,纪录片《中华老字号》讲述了老字号企业兴衰沉浮的历史传奇和蕴含的商业精神,目前推出了第一季共6集。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进一步扶持老字号专题片、纪录片的创作,挖掘老字号企业不平凡的创业传奇,呈现老字号巧夺天工的技艺,反映老字号创业者不断创新进取的感人故事,传播老字号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三,加强统筹规划,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为老字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当前对老字号的宣传推介主要由各单位制作播出,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建议加强老字号宣传统筹规划,文化、新闻出版等各级宣传单位积极组织力量,对老字号进行全媒体传播,让老字号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金融助力老字号传承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张红力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是一种历史积淀。保护老字号不仅需要行政手段,还需要市场手段。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支持提升老字号的品牌质量。为此,建议:
第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老字号企业科学连锁发展。设立国家专项基金,或者通过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老字号企业科学连锁发展。优化租买核心店面的融资安排,助力“总店+分店”协同互助发展,加快后台大型器具升级换代,保护和改进传统工艺。
第二,对专项贷款进行贴息,助力老字号企业实现新生。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优质老字号企业的贷款力度,对长期维护自身产品质量的企业加强金融扶持。国家财政要对上述老字号企业的各类贷款适当贴息,降低老字号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第三,实施项目评级制度,促进老字号企业产品创新发展。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可对老字号企业的发展融资进行专项评级,评级较高的项目可以优先安排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在评级制度的设计上,向用于老字号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升级的项目倾斜。在保证质量基础上,促进老字号企业产品款式更新,提升科技含量,使其匹配现代消费观念。
第四,完善机制进行社会资本导流,优化老字号企业运营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应机制,例如对支持老字号的投资机构实行税收优惠;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引导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介入老字号企业。
第五,建立自上而下的上市绿色通道,提升老字号企业市场威望。可优先处置优质老字号企业的上市申请,投资银行、券商等从事上市经纪业务的公司着力加强对老字号企业的上市扶持,建立自上而下的上市绿色通道。
让“工匠精神”回归老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培罗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建华
当前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面临三个“缺”:缺乏优质产品,缺少优良技工,缺乏优秀领军人物。为此,建议:
第一,将提升老字号品牌质量作为国家战略。建议有关部门制订《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纲要》,特别是在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等行业中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建议设立中国国家工业博物馆。
第二,让“工匠精神”回归老字号企业。教育机构要转变办学思路,强化培养动手能力,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工匠人才的标准;完善工匠激励机制,让身怀绝技的工匠在企业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高规格的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对工匠予以人文关怀;建立高技术人才培养和开发体系,培养各行各业技术、技艺带头人,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契合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人才体系。
第三,锻造一批老字号企业优秀领军人物。借鉴国外百年老店和世界500强等大公司的做法,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老字号企业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鼓励企业运用先进人才管理模式,尽快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经理人队伍,促使经理人的培养、培训系统化。同时,坚持中国民族品牌“走出去”,让中国手工技艺走向世界,培养一批世界级老字号企业领军人物和行业领袖,培养一批世界级能工巧匠。
强化科技对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支撑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汪 苹
某些老字号产品如传统的点心、黄酒、酱油、醋、臭豆腐等食品,既是传承千年的经典,也是走进千家万户、完全平民化的日常消费品。现在老字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一是老字号企业发展往往强调技艺传承,保留原汁原味,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新口味、新品种、新人才后起乏力;二是生产工艺中绿色制造等能力较差;三是老工艺食品安全存在隐患。要想在保留老字号产品传统风味、传统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突破,需要科技的支撑。目前,老字号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往往年轻化、知识化不够,自身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为此,建议:
第一,依靠科技力量支持老字号发展。建议国家级包括科技部科技专项、发改委技改项目和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以及相应省级行业内多层次的科技资金给予老字号企业大力支持;对老字号企业有关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环保项目优先给予技术支持,同时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和补贴;对老字号企业有关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的项目优先给予技术支持。对老字号企业来说,如何针对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开发健康安全的新理念产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帮助老字号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优势,获得金融政策支持。
发挥老字号优势引领健康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冯 平
老字号当中食品类企业较多,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向食品生产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有品牌、有信誉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例如,北京二商集团的“六必居”“王致和”等老字号企业积极建设食品安全体系、改进装备和生产工艺,以技术创新谋企业发展。但是,老字号企业的一些传统技术也面临现代技术和市场竞争的挑战。为此,建议:
第一,对老字号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发展困难的老字号企业用好品牌,实现文化转型。
第二,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用现代化手段忠实进行记录。
第三,搭建产学研平台,重点支持传统食品和中药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在保持传统工艺和风味的基础上,研发现代技术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以老字号为载体,开发新产品,不断适应社会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统筹老字号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 刘长庚老字号企业依靠诚信经营、品质保证、坚持创新等,实现了长期发展。然而,目前老字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老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有所欠缺。为此,建议:
第一,将老字号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将文化传承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结合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和德国之所以超越英国,主要是因为美国和德国在企业经营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入了职业经营管理者。
第三,将科技能力创新与管理能力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老字号更需要“健康长寿”型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文伟
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政府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为此,建议:
第一,尊重市场规律,有舍有得。一是要解决老字号企业的“进出”问题,二是要在各级规划中把对老字号企业的规划纳入其中,三是要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助推老字号企业对接国内外贸易,四是希望主流媒体多关注老字号。
第二,老字号企业改制工作势在必行。老字号企业多是传统国企,受体制限制,国企经营者缺乏关注长远利益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动力。通过改制,一是可以解决老字号特别是国有老字号企业的传承问题;二是可以鼓励国有老字号企业通过员工持股参股等方式,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第三,老字号更需要“健康长寿”型企业。目前,我国老字号企业分布于23个门类,多集中在食品、餐饮、中医药等领域,即使规模不会太大,也一定要“健康长寿”。例如,欧洲、日本一些小的门店,历经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要将老字号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留存痕迹,包括独到工艺、匠人匠心等元素,精准聚焦定位于产品上,这样可大大提升品牌价值,延续其生命力。
以质量之光照亮老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高鹰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坚持质量第一对发展壮大老字号企业十分必要。目前,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老字号企业要发展壮大、与时俱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做到四个“有”:
第一,有品质传承的质量标准体系。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只有坚持品质传承的标准,才能使老字号在发展中熠熠生辉。
第二,有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一是“工匠精神”,二是质量管理体系。例如,脱胎于胡庆余堂的杭州青春宝集团最大的特点是把传统工艺和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使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第三,有公正的质量评价制度。质量不是一个相对概念,应由详细合理的认证评价制度来明确。例如,可以建立企业自主声明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价该标准的符合性和达标性、政府再依此进行监管的质量评价模式。
第四,有高质量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这是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的核心。老字号企业具有专、精、特的特点,针对这类企业,建立专业化的第三方社会公共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老字号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老而在于新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张连起传统的工商文明是让老干发新枝,把焕发老字号新活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减税降费结合起来,把释放老字号新价值与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消费升级结合起来。为此,建议:
第一,鼓励和辅导老字号企业把握新税制,适应新税制,获益新税制。在营改增的深化进程中,引导老字号企业用好用足新税制抵扣机制,促进老字号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第二,分类指导,精准扶持。关系到城市和公众记忆以及文化基因的老字号品牌,政府要重点扶持;有进一步发展可能和空间的老字号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助其发展;其余的交由市场选择。老字号企业应增强用工灵活性,尤其要降低制度性教育成本。设立老字号专项引导资金,扶持老字号企业进行更新改造,增加研发支出。推动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进入新三板等多层资本市场,提高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三,完善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着力开展品牌评价标准建设。老字号中一些高端奢侈品牌,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强化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标准,制定操作规范,定期发布老字号品牌价值榜单。积极参与与品牌评价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体系,提升我国在品牌评价中的国际话语权。
第四,推进老字号品牌固本培元,守正出新,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在老字号改制、并购、重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提出指导意见,在相关合同中设定约束性条件。在走向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过程中,老字号企业的负担虽重却有更多发展空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老字号”等途径,提升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传承和保护老字号“诚信”“创新”文化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张其成
品牌,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品质加文化。针对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建议:
第一,挖掘老字号品牌优秀文化当中诚信、创新的内涵。例如,同仁堂的“两个必不敢”和胡庆余堂的“戒欺”就是诚信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文化传统。
第二,引导老字号品牌文化作合理延伸。企业做强不是盲目延伸,而是有关联的合理延伸。合理延伸不是为了求大,而是求强。
第三,成立工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工商业既不是物质文化,也不是非物质文化,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遗产。建议先建立一个中国的组织,再建立国际的组织,通过发挥引领作用,使之成为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举措。
推动“走出去”提升老字号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彦森
经营老字号企业,首先是解决传承人的问题。大部分老字号企业都是依靠手工艺和手工艺者,但是寻找起来非常困难:一是年轻人往往不能精益求精,对制作工序欠缺认真;二是原材料,比如面粉和药材,与过去比,质量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舆论宣传和保守思想,公众普遍认为老字号产品就是便宜的。但实际上,因为原材料要求真材实料,再加上员工工资成本等都较高,老字号企业的利润空间较少。为此,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宣传“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传承。此外,还要借助如“一带一路”战略、孔子学院等途径,带动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并通过宣传扩大老字号的影响力。
第二,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切记不要单打独斗。如果纽约一个店,悉尼一个店,巴黎一个店,管理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可以通过收购一家当地的连锁店,慢慢渗入中餐,通过三五年真正形成我们的中餐文化。这样既推广了我们的餐饮,又解决了我们在国外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大改革力度增强老字号企业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 黄淑和
在所有的老字号企业当中,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的占了将近1/5。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企业通过改革,有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勉强维持。下一步,老字号企业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加快实施混改、股权多样化改革,搞活机制。
第二,卸下历史包袱。一些老字号企业的历史包袱可能还比较重,尤其是那些离退休职工、病退职工等,要下决心改革解困。
第三,推进转型升级。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有些老字号企业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如今的观念。加快转型升级,焕发企业生机和活力,最核心的是要调整优化结构,同时加快实现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第四,创建知名品牌。目前,一些老字号品牌仅仅是区域性品牌,比如湖南人知道,但是广东人就未必知道。让老字号品牌成为全国性、国际性知名品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建议利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契机,创建知名品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力老字号“走出去”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梅 群
近几年,借助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许多老字号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魅力,传播了中华文化。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商标在海外被频繁抢注,给“走出去”企业带来很大困扰。二是产品注册标准不一样。例如,因文化背景不一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药政管理法规与我们不同,想要“走出去”,产品却无法注册。为此,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把老字号和老字号产品作为国家之间贸易谈判的一个条款,给予比较特殊的保护。此外,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议推进几个有关老字号和知识产权的专项诉讼,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也降低我们的赎回成本。
第二,加强政府间的产品注册标准交流。例如,像中医药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推动把中国标准变成世界标准。
第三,老字号企业应自立自强。建议设立老字号国际保护发展基金,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同时,各企业要团结一致,共同“走出去”。
老字号振兴发展正当其时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张 健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在价低和质量之间的选择上开始向质量倾斜。老字号的特质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因而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机遇。可以说,老字号振兴发展正当其时。不过,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二是有些老字号企业的始创产品已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或产品受众很少,但基于传承文化、提供工艺服务的目的,这些企业仍然坚持生产这类产品,造成一定成本负担。为进一步推动老字号企业的传承发展,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老字号的鉴定和管理体制,加强对已认定企业的监管和评价,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对老字号品牌的动态管理。
第二,将老字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名片,加大推介力度,营造有利于老字号传承发展的良好社会和文化氛围。一是在国家层面对代表中华民族传承文化、市场需求已很少的老字号始创产品或工艺进行保护,纳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是在举办重大国际会议或活动时,优先选用和重点推介老字号品牌;三是各级政府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保留老字号在中心城区的传统店面,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符号。
第三,设立老字号发展基金,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老字号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